璞臻診所/蔡學毅醫師
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,超過1/4的婦女都有子宮肌瘤,肌瘤切除後還可能再生,甚至發展為惡性腫瘤。子宮肌瘤的症狀是什麼?為什麼會肌瘤會反覆生長?肥胖女性是子宮肌瘤的高危險群?讓璞臻診所蔡學毅醫師為您解答,如何正確減重預防子宮肌瘤的發生及復發。
什麼是子宮肌瘤
子宮肌瘤的三大種類
子宮肌瘤(Uterine Fibroids)生長在骨盆腔,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平滑肌瘤(纖維瘤)。根據其生長位置,子宮肌瘤可以分為三大種類:
- 子宮漿膜下肌瘤:位於子宮外側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,肌瘤體積較大,容易壓迫腸道、尿道
- 子宮肌層間肌瘤:位於子宮壁及肌肉組織內,是最常見的肌瘤部位,容易引起月經疼痛、不規則及不適感
- 子宮黏膜下肌瘤:位於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,容易造成經期不規則及大量出血、疼痛,也會影響受孕
子宮肌瘤形成原因
研究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與荷爾蒙、年齡、體重過重、飲食、基因、種族、環境有關,例如初經較早、生產次數少、女性荷爾蒙失去平衡,子宮肌肉組織過度吸收女性荷爾蒙,以及母親、姊妹有肌瘤的家族遺傳,較容易形成子宮肌瘤。
子宮肌瘤的症狀
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明顯症狀,僅有三到五成的患者會出現:
- 經痛、經血過多、經期延長、月經失調(較難受孕)
- 出血、貧血
- 性交疼痛
- 頭暈或疲勞
若子宮肌瘤持續生長造成壓迫,會導致腹部隆起、腹痛,可能產生頻尿、腸阻塞、子宮肌瘤組織壞死、慢性骨盆腔疼痛、腎臟水腫、輸尿管水腫、下肢血管栓塞等症狀。
子宮肌瘤的發生率
從青春期月經來潮、雌激素(Estrogens)的分泌,就可能刺激子宮肌瘤的生長,隨著雌激素分泌時間越長,發病機率就越高。根據統計,台灣約1/4的婦女有子宮肌瘤,尤其是30~40 歲的女性更是高風險族群,發生機率可達40~50%,每年就醫紀錄主診斷為子宮肌瘤高達14萬人左右。
直至更年期雌激素停止分泌,子宮肌瘤會慢慢萎縮,若停經後肌瘤持續擴大,則要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演變為惡性肉瘤,並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追蹤。
肥胖與子宮肌瘤的關聯
內臟脂肪提高子宮肌瘤風險
歐美聯合研究團隊分析,飲食含糖、醃漬食品、常吃紅肉、少運動、肥胖、BMI大於25以上,其子宮肌瘤發生率為正常人的三倍。多項研究顯示,肥胖與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呈正比,特別是腰圍較大、內臟脂肪較多、中心性肥胖的女性,大幅增加子宮肌瘤風險。
肥胖可視為全球子宮肌瘤發病率上升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,精緻飲食、壓力、熬夜、生活作息不正常,會導致肥胖脂肪組織增加,並分泌雌激素及發炎介質、增加體內芳香酶活性,將體內的雄性激素轉化成雌激素,改變體內荷爾蒙平衡,大幅提升雌激素濃度,導致雌激素強勢(Estrogen Dominance)。
因此,女性肥胖不只會提升子宮肌瘤發病率,還可能產生子宮內膜異位、卵巢囊腫、多囊性卵巢、胰島素抵抗、代謝異常…等症狀,並增加癌化風險。
子宮肌瘤必須開刀嗎
子宮肌瘤的治療建議
症狀 | 生育與否 | 治療建議 |
---|---|---|
無明顯症狀 | 有生育計劃 | 定期追蹤,持續觀察 |
有症狀 | 有生育計劃 | 藥物治療,治療經痛及出血過多等症狀 |
嚴重症狀 | 有生育計劃 | 手術治療,藥物無法緩解,且肌瘤大於5公分,可評估切除 |
嚴重症狀 | 無生育計劃 | 手術治療,可評估施行子宮切除手術,避免子宮肌瘤復發 |
子宮肌瘤的手術種類
手術類型 | 說明 |
---|---|
傳統開腹式 | 目視手術傷口大,復原時間較長 |
子宮內視鏡 | 液體介質撐起子宮,內視鏡治療,低風險、併發症機率較低 |
微創腹腔鏡 | 腹部開2-3個半公分小洞,伸入鏡頭及器械,出血量少、減少疼痛、復原較快 |
超音波海扶刀 | 非侵入性,利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,直接放射於子宮肌瘤進行治療,大幅減少復原時間 |
上述建議僅供參考,應與婦科醫師深入討論。子宮肌瘤的復發率較高,手術切除後約有10-33%的患者,可能於五年後再次出現肌瘤,需進行二次手術;若有多顆肌瘤的患者,復發率可能更高,甚至可達70%。建議仍需從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改善,降低復發機率。
正確減重對抗子宮肌瘤
減重能有效縮小脂肪細胞,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。不僅可以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病率,還可能降低肌瘤復發的風險。蔡學毅醫師提醒,在需要手術治療時,肥胖患者面臨著更高的風險,如麻醉風險增加、術後感染風險升高等。因此正確減重,才能更有效對抗子宮肌瘤。
減少腹部脂肪的4大減重方法
1.避免高油高糖食物
肝臟是調節荷爾蒙的重要角色,高油高糖的食物,會使三酸甘油脂等額外的脂肪囤積在肝臟,形成脂肪肝、肝硬化。因此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,減少多餘攝取、避免飲酒,可以降低子宮肌瘤形成的機率。
2.優質蛋白質,減少紅肉攝取
紅肉(豬肉、牛肉、羊肉)的飽和脂肪含量較高,攝取過多會增加膽固醇沉積風險,經常攝取紅肉的人出現子宮肌瘤機率較高;因此建議多補充白肉、海鮮、豆腐等優質蛋白質,可以促進肌肉合成、提升代謝、消除內臟脂肪。
3.定期運動避免久坐
每週進行2~3次的肌力訓練,可減少內臟脂肪,建議可與有氧運動搭配、促進骨盆腔循環、提升心肺功能,幫助減重。
久坐會導致慢性發炎,久坐時間越長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越大,特別是避免連續久坐超過2小時,研究發現,靜坐6小時以上女性患子宮肌瘤的風險,比靜坐時間少於2小時的女性增加一倍。
4.充足睡眠降低壓力
長期睡眠不足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偏高,生活壓力與熬夜會造成內分泌失調,影響調節食慾的中樞神經,讓食慾更旺盛,也是俗稱的壓力肥胖。因此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,對於減重及預防子宮肌瘤都有極大幫助。
代謝暨體重管理推薦
代謝內燃減重門診
有別於傳統中西醫減肥門診,單純僅用藥物治標、停看復胖的減肥模式。璞臻診所導入功能醫學的營養概念,透過高規格科學儀器量化、數據分析,肥胖體質分類。
代謝內燃減重門診以「活化線體、抑制食慾、代謝脂肪、排除廢物」的四大主軸,幫助減重個案降低體脂肪、改善內臟脂肪嚴重性,從內到外調整體質,協助您更有效率的達到體重管理目標。
子宮肌瘤常見QA
Q:子宮肌瘤有可能自行排出嗎?
A:子宮肌瘤是細胞異常增生,因此不會自行排出。僅可能於更年期後雌激素停止分泌,會逐漸萎縮。
Q:子宮肌瘤會造成不孕嗎?
A:子宮肌瘤的位置與大小有可能影響懷孕,例如「子宮黏膜下肌瘤」長在子宮內膜底層位置,容易讓經期不規則,若壓迫輸卵管或阻塞子宮腔,可能導致子宮異常收縮以及子宮壁失去彈性,也會影響胚胎著床。
Q:喝豆漿容易得子宮肌瘤?
A: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是植物性的「類」雌激素,結構雖然與雌激素相似,但其含量僅有0.2%~0.4 %,並不足以影響體內的荷爾蒙狀態,也無法取代荷爾蒙治療。相反的,日本研究發現,大豆攝取量較多的女性,子宮切除率較低,因此認為對於受雌激素影響的婦科疾病,其實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。
Q:子宮肌瘤高風險族群有哪些?
A:1.有家族病史 2.40~50歲婦女 3.初經較早 4.肥胖體重過重 5.壓力大久坐不動 6.高油高糖飲食
參考資料:
- 衛生福利部藥物食品安全周報-治療子宮肌瘤新選擇,認識海扶刀
-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-婦產科專訪
- Andrea Ciavattini et al. (2017).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sound-estimated visceral fat deposition and uterine fibroids: an observational study. Gynecol Endocrinol. 2017 Aug;33(8):634-637. doi: 10.1080/09513590.2017.1302418. Epub 2017 Mar 23.
- Kejuan Sun et al. (2019). A case-contro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eral fat and development of uterine fibroids. Exp Ther Med. 2019 Jul;18(1):404-410. doi: 10.3892/etm.2019.7575. Epub 2019 May 10.
* 內文資訊以分享醫療新知及衛教宣導為目的,非為廣告內容,名稱與仿單差異之處(為口語化之俗稱及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)。正式療程、效果、適應症、禁忌症、副作用,將由醫師親自與個案說明,取得其同意後始得使用。
* 本文由璞臻診所專業撰稿/蔡學毅醫師共同審稿